环境似水,企业如鱼。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感受最深的就是企业。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环境决定着民营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今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营主体实现快速增长。其中,民营企业同比增长20%,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13.2%。不断攀升的数字背后,正是我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厚植“成长沃土”,全方位赋能民营企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相关资料图)
从“营商”到“宜商”,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凸显着我市对营商生态的理念进化与内生迭代:洞见企业需求,感知市场冷暖,一切从企业需求出发,用心设计最优服务体系。
打造“硬环境”培育“好气候”
《2023年度长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6条”、《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措施》“13条”……政策“活水”源源不断,最终“收成”好不好,还要看“灌溉”成效如何。
政策宣传如何对症下药?
我市的答案是走进企业,问难问需问策于企。
在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的同时,我市全面梳理国家和省、市近年来出台的涉及支持企业发展方面的政策,从800多条政策中梳理出146条含金量较大的政策条款,编辑印发《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惠企政策摘编(2017年—2022年)》,通过送政策进企业、政策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全面解决企业政策信息“难找、难查、难兑现”突出问题。
从外省回长创业的眭春带领团队创建了吉林省蓝浦浩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研发化妆品新原料、医疗器械新技术等。在眭春看来,今年年初以来,省、市相继出台了多项新的惠企政策,这些举措施策精准,为民营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当好“服务员” 做好“贴心人”
政府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细数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政策,坚持“放”“管”“服”一体推进,实施“双创”平台孵化工程,“保姆式服务”“店小二式服务”……一系列助力民营企业发展服务举措让企业家们感受到投资创业的信心。
——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全覆盖。线下,4660名“驻(助)企服务员”包保服务全市6200户“四上”企业和1055户高成长性企业,构建驻(助)企服务“1+5+17”工作机制,全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2629件“急难愁盼”问题,问题解决率达到99.56%;线上,扎实建好“长春亲清政企关系”微信服务群,高效发挥“1+9+17”三位一体微信服务群矩阵作用,及时高效受理10323户加入微信群企业提出的问题,做到秒接、秒应、周办结。
——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立通用基础、服务提供、服务保障共计123项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完成市政务服务中心升级改造,9类专业大厅480项事项完成进驻,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创新纳税合并申报,全国率先实现纳税申报次数由4次减少到2次。简化30项61份涉税(费)业务附报资料,对系统内可出具的167项税费业务289类文书实行“免填服务”。
好的营商环境,给了企业发展的底气,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今年,由多部门成立的调研小组多次来公司走访调研,助企专班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谈到相关部门对公司的帮助和支持,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吉宝深有感触,以前办理退税需要到专门地点办理,至少要花费两天时间,现在网上很短时间就能完成,更便捷、高效了。
“金融活水” 精准润泽
“我们企业是做城市轨道车辆系统维修等业务的,对流动资金需求较大,通过对接会,打开了企业思路,也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在日前净月高新区举行的“专精特新”企业专项融资对接活动中,优立科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勍表示,得益于此次对接活动,截至目前已收放款1000万元。
有了“金融活水”,企业发展如鱼得水。
今年,我市开展了长春市“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对接活动,14场活动累计吸引近600户企业线上线下参与,达成初步融资意向近20亿元。推动企业上市融资。联合吉林银行长春分行共同推出“专精特新贷”,累计为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17.5亿元。会同中国农业银行长春分行联合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对接活动,现场签约授信超过10亿元。
转型升级 激发新动能
为创建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我市相继制定出台了《长春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长春市加快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若干政策(试行)》,率先启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三年攻坚计划,持续抓好抓实“五动”即政策拉动、示范带动、服务推动、项目驱动、对接联动,努力推动全市工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今年,全市共有551户工业企业计划启动数字化转型,目前已有397个数字化转型项目启动建设,其余154个项目也正在做项目前期准备,预计在8月底前全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