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建设“城市公园” 打造“公园城市”
今年启动建设郊野公园2个、城市公园18个、社区公园35个、口袋公园100个
“小区南边是体育公园,走上500米就到;东边是环城水系节点之一的东湖公园,骑着电动车8分钟就到。”日前,正在体育公园散步的保定市德翰园小区居民王锦年说,“现在大小公园可多了,各个园内树木花草郁郁葱葱、姹紫嫣红,健身器材丰富多样,大伙的生活品质也跟着提升了。”
近年来,保定市厚植绿色根基,着力打造郊野公园绕城、城市公园提靓、社区公园环家、口袋公园点缀的四级城市公园体系,联动文化、科技、产业等资源,不断推动“城市公园”向“公园城市”转变。今年,该市启动建设郊野公园2个、城市公园18个、社区公园35个、口袋公园100个。
统筹郊野公园建设,筑牢城郊生态基底。在硬件设施方面,郊野公园以生态修复为重点,展现特色功能需求,建设生态监测配套设施、生态游览步道,在生态安全范围内结合郊野自驾、露营、房车等业态,建设自驾基地、房车营地、露营营地。在软件建设方面,坚持服务优先,聚焦游客服务、管理标准、业态升级、公益活动、游园联动等方面,提升郊野公园品质。通过郊野公园建设,促进城郊地区进行风貌整治和城乡治理,在城市周边构建起清新和谐、天然野趣、景色优美、环境宜人的绿色生态空间,最终形成“无序的城乡接合部”到“具有诗意的郊野绿色空间”的转变。
加快大型公园绿地规划建设,优化绿地空间布局。按照均衡分布、精致活力的公园网络布局,充分利用保定土地资源优势,结合城市重点发展区域以及结构性绿地区域,持续推进二环、三环景观带和综合性公园等大型结构性绿地建设。整合衔接绿道、碧道、景观街道构成城市慢行系统,将公园的营造与城市形象、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充分结合,不断丰富公园内涵,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绿地空间,搭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绿地系统。
提升口袋公园建设标准,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按照“以人为本、全龄友好”的社区、口袋公园建设思路,利用社区周边城市绿地、闲置场地,构建均衡服务的社区公园绿地系统;充分利用边角地、零碎地、空闲地等各类存量资源,高标准建设口袋公园,实现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以就近服务为原则,与人口分布相匹配,均衡布局,增加和串联公共服务设施以承载更多活动功能,尽可能多地增加老百姓身边的绿色空间。
贯彻“公园+”理念,扩展园林绿化建设内涵外延。推进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与生态、体育、智慧、文化等建设内容相结合,丰富园林绿化建设内涵,延伸拓展建设外延。“公园+体育”,加大运动主题公园建设,丰富各园运动健身设施供给,营造群众体育运动空间,擦亮“奥运冠军之城”名片;“公园+智慧”,融入城市数字化建设,促进公园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带动公园体验新潮化、酷炫化、个性化,打造“科技+新潮+趣味+智能”的智慧公园;“公园+文化”,延续城市文脉、传承传统文化,让游人在休闲娱乐中感知城市特色和本土文化;“公园+科普”,集宣传、科普、教育于一体,在自然环境中讲述生态循环的故事,展示生态修复成果,寓教于乐,让孩子亲近自然,认知自然。(记者李连成 通讯员白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