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李姗姗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商热潮中,郭宏新赶上了末班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98年,他走出待了15年的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室,带着几个人创建了早期的“中圣”,从留校任教迈向自主创业。
从拿下第一单业务至今,经过25年的磨砺与打拼,这支从高校实验室走出来的创业团队,将中圣集团(5GD)在新加坡鸣锣上市后,还将把旗下另一家公司——中圣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圣科技”)送进资本市场,近日,向上交所科创板发起了冲击。
郭宏新创业的初衷很简单,他希望把绝冷、绝热方面的技术,真正运用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因此,中圣科技的主营业务就是生产和销售高端压力容器装备,应用于化工、多晶硅、液态天然气、冶金等多个领域。
凭借这一技术开展经营,中圣科技已颇具规模,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2.33亿元,净利润取得7.92亿元。
郭宏新同样身价不菲,此次IPO,中圣科技拟发行不低于10%,不超过15%(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之前),拟募资20亿元,预计公司市值约133-200亿元,郭宏新的身价最高将达到25.27亿元。
2020年-2022年,公司合计8.03亿元的现金分红里,郭宏新分走了1.19亿元;此外,作为中圣科技董事长,郭宏新2022年拿到高达2421.28万元的年薪。
而狂欢的背后,郭宏新也面临着中圣科技业绩增长依赖单一业务、关联交易频发、存货急剧攀升、资产负债率高企等多重阻碍公司IPO的隐患。
一、控股股东2.83亿贷款待还,董事长年薪2400万
中圣科技的前身是一家外资企业,即中圣有限,由中圣国际于2014年11月以中圣高科的100%股权作价4亿元出资设立,而中圣国际是新加坡上市公司中圣集团的子公司。
中圣集团的实控人为郭宏新、马明,二人同时也是中圣科技的实控人,其中,郭宏新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马明是副董事长。
公司成立六年多时间,郭宏新有意把中圣科技做成境内上市公司,于是,他开始了第一步操作,先把中圣科技变为国内企业。
2021年4月,中圣国际将持有的100%中圣有限股权以22.9亿元转让给南京中圣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圣控股),转让价格为4.14元/注册资本。
资料显示,中圣控股成立于2020年9月,实控人及法定代表人为郭宏新,相当于中圣科技被注入了一个境内公司的壳里。
不过,中圣控股已于2021年9月注销,因为当月,中圣有限以存续吸收合并的方式反向吸收合并了中圣控股。此后,中圣有限存续,中圣控股注销,且中圣控股的股东即成为中圣有限的股东,中圣控股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和人员由中圣有限承接。吸收合并完成后,中圣有限的股东阵容扩大为40位。
至此,中圣科技彻底完成身份的转变,而在此过程中,中圣科技新的股东却背上大额负债。为向公司原股东中圣国际支付股权收购款项,中圣科技控股股东福友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珠海福友二号、珠海福友三号、珠海福友四号以银行贷款方式筹集部分资金。其中,福友投资为郭宏新、马明的持股平台,其一致行动人为员工持股平台。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上述银行贷款尚未偿还的本息余额合计为2.83亿元,到期时间为2028年3月,郭宏新、马明为上述贷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计划上市的第二步,则是将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2022年9月,中圣有限完成股改变为中圣科技。
不过,股改前,还有股东套现退出。2022年6月,张鸽将持有公司的2%股权作价5000万元转让给姨表兄弟的配偶芦怀瑜,股权转让价格为2.83元/注册资本,由此计算中圣科技的估值为24.98亿元。
此次IPO,中圣科技拟发行新股不超过1.56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10%,不超过15%,拟募资20亿元,预计公司的市值约133-200亿元,按最大市值计算,较最后一次股权转让时公司的估值上涨超7倍。
按发行后公司实控人郭宏新、马明合计25.27%的持股比例来算,二人的身价最高将达到50.54亿元,人均身价25.27亿元。
报告期内(2020年-2022年),中圣科技每年都进行了分红,现金分红分别为6.49亿元、326万元、1.5亿元,合计8.03亿元,按郭宏新、马明持股比例分别14.87%来算,二人现金分红金额均为1.19亿元。
而大额分红的同时,郭宏新还拿着高薪。2022年,作为中圣科技掌舵者的郭宏新其薪酬总额达2421.28万元;相比之下,作为副董事长的马明年薪仅有6.73万元。
此外,公司五位高级副总裁也拿着百万年薪,葛萃苹、陈凯、朱兵成、袁自伟、陈军2022年的年薪分别为540.46万元、409.52万元、844.66万元、350.51万元和363.03万元。2022年,中圣科技董监高薪酬总额合计达5526.54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为5.72%。
递表前,中圣科技共有40位股东,其中,控股股东福友投资直接持有公司28.29%的股份,根据《一致行动协议》实控人郭宏新、马明通过福友投资及南京福友、珠海福友二号、珠海福友三号、珠海福友四号合计控制公司35.95%的表决权。
另外,公司股东中还有17家私募基金,1家私募基金管理人,13家企业及合伙企业及4名自然人股东。中圣科技此次发行上市的保荐人、主承销商中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金浦成持有公司0.8%股份。
二、业绩增长依赖单一业务,四成净利来自投资收益
招股书显示,中圣科技致力于化工、多晶硅、LNG(液化天然气)、冶金等领域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化工材料及清洁能源装备、工业节能环保设备及工程服务、热棒冻土治理产品。
随着2020年9月我国正式宣布“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清洁能源行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光伏行业产能进一步扩张,带动了相关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进而带动了多晶硅装备等压力容器设备需求的快速增长。受益于此,报告期内,中圣科技承接的多晶硅装备订单大幅增加,实现了营业收入快速增长。
2020年-2022年,中圣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36.25亿元、32.42亿元及42.33亿元。其中,2021年收入下降主要是因为公司在2020年10月将旗下与装备制造业务无关的热电联产投资运营业务剥离,若剔除该项业务,公司2021年收入则增长23.48%。
营收持续增长之下,公司利润同步上升,报告期内,中圣科技取得净利润分别为1.55亿元、2.51亿元、7.9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亿元、2.43亿元、7.89亿元;净利率分别为4.27%、7.75%、18.7%。
不过,2022年,中圣科技近四成净利润来自投资收益。当期,公司向无关联第三方出售子公司中圣管道100%股权,获取收益2.93亿元;同时,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获得收益2302.01万元,两项投资收益合计超3亿元。
从中圣科技具体收入结构来看,化工材料及清洁能源装备、工业节能环保设备及工程服务、热棒冻土治理产品构成公司三大收入来源。
2022年,公司化工材料及清洁能源装备业务收入占比达71.51%,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此前2020年-2021年的收入占比为33.28%、50.28%。该业务中,化工材料装备和多晶硅装备在2022年分别实现67.01%、214.4%的营收增速。
而业绩增长之下,中圣科技也隐患暗存,公司LNG装备、高含盐废水处理系统两产品的收入极不稳定。报告期内,公司LNG装备实现收入分别为5078.79万元、2.06亿元、93.34万元,呈“过山车式”暴增和骤跌;高含盐废水处理系统及工程服务产品亦是如此,2021年-2022年收入同比分别变动-97.08%、2125.59%,呈先跌后增趋势。
除此之外,2022年,中圣科技第二大收入来源工业节能环保设备及工程服务业务收入大幅下滑,较2021年同比下降了26.09%。
其中,构成该项业务的工业余热利用系统、火炬及火炬气回收系统、热电联产工程及其他节能环保业务、节能管道系统收入纷纷下滑,降幅分别达8.13%、54.77%、37.92%、33.64%。
由此可见,2022年,中圣科技大部分产品收入增长乏力之下,公司业绩仍能够实现上升,主要依赖多晶硅装备和化工材料装备的销售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各期分别为26.44%、23.83%、27.53%。不过,公司毛利率水平仍高于行业均值,2022年,同行业可比公司化工材料及清洁能源装备、工业余热利用系统的毛利率均值分别为20.91%、26.95%,而中圣科技则为28.44%、32.04%。
较高的毛利率水平从公司研发投入中可见一斑。报告期内,中圣科技研发投入分别为1.37亿元、1.4亿元、1.84亿元,累计4.61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77%、4.33%、4.35%,各期研发费用率均高于行业均值3.59%、4.23%、3.93%。
三、依赖前五大客户,产品薄利销往实控人关联方
报告期内,中圣科技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各类金属板材、管材、锻件、部件等,辅材主要包括焊材、五金、紧固件和垫片等,公司各期采购原材料的金额分别为25.64亿元、32.79亿元、44.91亿元。
2020年-2022年,中圣科技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原材料的金额分别为3.54亿元、7.59亿元、18.7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比例分别为13.81%、23.15%、41.77%。
2022年,公司对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依赖性上升,其中,向第一大供应商上海君益商贸有限公司采购板材的金额达7.2亿元,占当期公司板材总采购额的比例达34.65%,存在单一供应商依赖的风险。
除了依赖主要供应商,中圣科技对主要客户亦是如此。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向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气电集团、万华化学、国家能源集团、协鑫科技等众多知名企业销售产品,各期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分别为10.91亿元、17.41亿元、19.1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0.1%、53.71%和45.32%,占比较高。
乐居财经《预审IPO》注意到,中圣科技列举的主要销售客户中,并未提及关联方客户中圣国际,报告期各期,公司向其销售金额不在少数。招股书显示,中圣国际由公司实控人郭宏新、马明实际控制的中圣集团100%持股。
2020年-2022年,中圣科技向中圣国际主要销售工业节能环保设备及工程服务,销售金额分别为3.04亿元、5.99亿元、3.72亿元,占比总收入分别为8.39%、18.49%、8.79%,占公司工业节能环保设备及工程服务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达21.74%、37.42%、31.43%。在2021年-2022年,中圣国际连续两年为公司第一大客户。
报告期的三年里,中圣科技销往中圣国际的热电联产工程产品和节能管道系统毛利率均值分别为15.81%、15.03%,而公司这两种产品的毛利率均值分别为16.51%、28.29%,前者低于后者分别0.7个百分点、13.26个百分点。
而除了向中圣国际销售产品,公司还向其采购原材料镍基合金板、钛合金管,2020年-2021年,采购金额分别为4836.86万元、1082.53万元,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分别为1.82%、0.44%。
四、存货占流动资产43%,资产负债率远超行业均值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中圣科技的存货规模也在持续增长。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6.75亿元、17.76亿元和33.38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达19.41%、32.74%和42.7%,占比较高,且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招股书显示,公司存货主要为在产品,各期末在产品占存货账面价值的比例分别为76.98%、87.48%和94.88%。而由于存货的整体增幅低于合同负债,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圣科技负债率的上升。
另外,中圣科技在2021年反向吸收合并了中圣控股,并承继了中圣控股2.98亿元的股权并购贷款,计入长期负债,也使得公司负债金额大幅上升。
2020年-2022年,中圣科技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7.42%、80.51%、79.11%,且远高于行业资产负债率均值55.27%、57.74%、57.68%,各期分别高出12.15个百分点、22.77个百分点、21.43个百分点。
中圣科技在招书股中指出,当前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是公司业务规模持续扩张,经营性应收、预付、应付、合同资产及负债、存货等科目均大幅增加,因此资产负债率较高,但公司有息负债余额较低、利息保障倍数较高,因此,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符合公司的发展阶段和竞争优势,不会对公司经营风险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存货的攀升也影响着公司的现金流情况。2022年,中圣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94万元,占净利润的比例仅为2.14%,较2021年的8.97亿元减少了8.8亿元。
附:中圣科技上市发行中介机构清单保荐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主承销商: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人律师: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审计机构: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评估机构:江苏天健华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